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是中国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秉承“兼爱·师仁”之院训,以仁为师、兼爱天下,以建设百年学院为目标,培育全球公益典范为使命,致力于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以下简称公益学院)于2015年由瑞·达利欧(Ray Dalio)、比尔·盖茨(Bill Gates)、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发起,马蔚华任董事会主席,王振耀为创始院长,严骏为现任院长。
公益学院以“善知识”为核心构建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以实践和创新为基本准则,开设包括国际慈善管理(EMP)、全球善财学者(GPL)、全球社会企业家(GSE)和公益网校(POA)等课程为主,以专题课程、公益认证课程及公益奖学金课程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为中国公益行业提供全球慈善学习平台和资源。
公益学院汇聚百余位来自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日内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国内外知名教授与公益实务届人士传道授业解惑。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诸多国际合作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益学院成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成为财富向善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家园,成为现代慈善家和慈善专业人才成长的摇篮。截至2020 年11 月25 日,在读及校友累计5812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20个国家和地区。将近30%校友有多元身份,其中40%有商业背景。82.4% 的校友2019 年度有个人捐赠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个人2019 年度实际捐赠超过百万的有 48 位。校友间积极携手、资源共享,逐步建成校友间的“合作共同体”,其最为关注的领域包括优质教育、良好健康与福祉、消除贫困、消除饥饿、促进 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缩小差距、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此外,公益网校注册学员数逾 6.2 万人 在线学习访问量 321 万人次。学员和校友们已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领导力和影响力。
同时,公益学院也在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慈善家之间的联合行动,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和专业化,发挥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杠杆以及国际间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立五年来,学院与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等有经常性往来和交流,也有多位政要来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2019年3月23日,公益学院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正式发起成立中意慈善论坛,并在中意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关于设立中意慈善论坛的谅解备忘录”。中意慈善论坛成为两国有史以来高级别的慈善交流活动。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存乎学校。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探索中成长,发挥平台优势,着眼于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的链接,着眼于东西方智慧的碰撞和启发,着眼于商业与公益的跨界创新与融合,探索社会企业家精神,凝聚全球慈善家,积极参与包括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力投资、科技慈善创新、气候变化等世界性议题的探讨;推动公共政策完善和制度创新,助力社会问题解决;引导财富向善、商业向善、人心向善,共建美好生活,为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